佛法爲什麼要『觀無常』?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常觀,就是指「無常」一詞的概念在佛教中所體現的觀念;該觀念認爲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恆存在、永遠不變的。

此外,「無常」一詞最早出於《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佛法爲什麼要『觀無常』? 2020-11-25凡心禮佛 學佛要求觀無常,觀無常有什麼意義?當能夠照見到,原來每一個人,對這個世間不過是個過客,原來覺得無比重要東西,終究沒有意義,才會將心從對世間的依求,轉向對解脫的渴望,才會心甘情願地如同經中所說的一樣,『諦聽真實法,共舍無常處,佛法如甘露,當行不死門。

』佛在《阿含經》中說:『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佛陀告訴我們:『假使壽命滿百年,終歸不免無常逼,老病死苦常隨逐,恆與衆生作無利。

』佛陀在《遺教經》中最後囑咐弟子說:『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無常觀讓我們從內心深處,對世間的五欲心生厭離,這難道不正是佛陀給予我們巨大的加持嗎?正如佛陀說:『觀無常者,佛所加持,觀無常者,佛所授記。

』所以,佛陀說:『一切諸想中無常想爲最。

』如果有一天我們在世間當中,要送別親人,或朋友,不要在那個時候拉著他說:『我捨不得你,你不要走。

』這個時候應該告訴他:『我們相處的每一個日子,都會成爲我最珍貴的記憶,你要安心地走。

』如來一代聖教,因無常而說苦,又因苦才說無我,所以無常觀是一切世間法當中的基石。

相關焦點 佛教「無常觀」是什麼? 因此認識無常,被認爲是佛法最重要的起點。

無常有二,一爲「念死無常」的粗分無常,二爲「證悟剎那生滅」的細分無常。

凡人在每一個變化當下,因無法正確觀知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困擾和煩惱。

是故透過禪修,能協助我們如實知見。

因此認知「無常」,對於行者走向解脫至爲重要。

無常無我的生命觀 無常無我的生命觀2013-06-2617:20:03  來源:大公網佛教 佛教的「無常觀」 這些天災人禍的頻頻發生,是否能讓我們對人生的「無常」獲得更深刻的啓發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那些在我們人生中的「無常」所能給我們帶來的啓發。

唐朝永嘉玄覺禪師曾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儘管目前的生活是如此美好,無常始終有一天會到來的,因爲這是生命的實相!所以我們必須面對它、認識它、了解它、接受它,如此才能深入體悟佛法之真義,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無常觀很深的人,才會老實念佛! 原創:阿彌陀佛與我同行作者:慧淨法師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我們學佛就要了解無常,深刻地思考無常。

什麼叫老實念佛的人?對無常有深刻觀念的人,才會真正老實地念佛。

有無常觀,無常觀深的人,才是老實的學佛人。

「無常」是什意思? 佛法:修行假真並觀之道,可令修行者迅速契入真如佛性 假真並觀是佛祖在佛經中慈悲爲我們開示的修行方法,教我們所有的修行之人,該怎麼來認知這個世界的一切假相,告訴我們大家怎麼才能因著對假真兩個方面的同時觀察,而迅速的契入佛法的真理,如果不能夠將真假的觀念分辨清楚,就不可能證入佛祖所說的那個真如之中,既然假真並觀如此重要,那麼他是怎麼說的呢 慧淨法師:求道的標誌·「無常觀」 一、求道的標誌──無常觀龍樹菩薩說:「觀無常,是第一用心。

」無常觀的深淺,是求道的標誌。

您認爲人的一期生命有多長?佛法以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爲出發點,震驚於露命之身,是佛法的開始。

今現在即應尋求解脫之道,不等明日。

應知此事,明記不忘。

二、殘水小魚,爭食不知渴死佛門每日晚課必定誦念的〈普賢警衆偈〉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金剛經》:佛教的無常觀 無常觀是佛家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通觀整部《金剛經》,似乎無常觀都是這部經書背後的邏輯。

什麼是無常觀?即指所有事物都不是永恆存在的,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

這句話表面上說的是現象的虛幻不實,但其背後的邏輯指向應是無常觀,所謂「剎那無常」,世事無常,隨時都在變,剎那是個非常短促的時間觀念,據說一剎那含九百生滅,人只要站在剎那上看事物,可以說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虛幻不實的;但無常的變化之中有個永遠不變的東西,那個東西就是一個人的真如心(真心本性)。

學習佛法必須知道的「三印法」,是識別真假佛法的唯一標準 不僅僅要看學佛之人有沒有皈依佛法,供奉三寶,持戒修佛,還要看佛教徒懂不懂得「三印法」。

不知三印法的佛教徒,學的又是什麼佛法呢?如此強調三印法的重要性並非胡弄玄虛,只是作爲識別真佛法與假佛法的標準,三印法最是詳盡的規分了佛法的真諦。

如此看來,與三印法相契合、相違背的法,才是學佛之人真正所要仔細區分開來的。

佛法開示:人心爲什麼經不起考驗,你永遠要記得一句話:善變無常 佛法有八正道,從世間法到出世間法次第圓解。

說是信仰其實也是錯誤的,應該說這是世間的秩序,天道法則。

你永遠要記住一句話,善變無常就是這個塵世的真理。

佛陀教導我們:衆生執著是苦。

也許吧,被欲望所蒙蔽;看不到話語中的謊,看不到所行的虛僞,非要在玻璃渣滓中找糖吃,怪誰呢?滿嘴是血的經曆始覺悟這句:執著是苦。

佛法探祕:佛陀如何看待四禪八定,如何定義所覺悟的無常? 從今天開始,我們接著上期繼續聊佛學文化,說一說什麼是佛法中的無常正見。

生老病死的無常誰都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理解能不能滅苦呢?如果不能如實知苦,從而導向滅苦,還算不上佛法的正見,因爲佛法的正見,是關於滅無常苦的正確見解,不能解決無常苦的問題,即便知道無常,也不是佛法究竟意義上的正見。

明海大和尚:病魔死魔等黑白無常是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最大的敵人 明海大和尚:病魔死魔等黑白無常是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最大的敵人明海大和尚:大家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只要是凡夫,都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委屈,最不講道理的——平時在生活中,有人不講道理,突然過來打了我們一個嘴巴,那不得了,咱們非要跟他干到底,對不對? 什麼是四念處觀?該如何如理如法的觀行? 所以說他這個提問是對佛法修行完全不了解,他的表達和思維都是落在我見裡面。

他一定要強調有一個自己。

而四念處觀,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說要觀察自己,只是讓你從這些地方入手,然後去觀察,最後得出結論,我身體確實是不淨的,這個受也確實是無常、無我的,乃至於心識、自己的心念,也都是無常、無我的。

而最後法念處觀是說我們的內相分也是無常無我的,所以無論從哪個層面觀察都是無我的。

佛典故事:觀無常,悟四諦理 婆羅門回答:「接連這七天當中,死了七位男兒,他們勇健又有才華,智慧超羣絕倫;近六天當中,十二位勤勞不懈、努力幫我工作的人遭遇無常;近五天以來,四位多才多藝、技術嫻熟的兄弟,因無常而舍報;近四天以來,年近百歲的父母舍我而離世;近三天以來,二位容顏端正的妻子死去。

認識佛教的無常觀:高必墜聚必散合必離生必死…… 所以我們必須面對它、認識它、了解它、接受它,如此才能深入體悟佛法的真義,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既然「無常」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那麼無常的意義何在?(《佛說四十二章經》)3、如實觀無常是故,如果我們要超越愛執及其必然帶來的憂悲苦惱,那麼就要如實地認識世界、認識萬物的本質。

這個過程也就是修行解脫的道路。

「觀音菩薩」的名字爲什麼用「觀」,而不用「聞」? 有些初學佛的人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既然是世間的音聲,爲什麼用「觀」,而不用「聞」、「聽」呢?爲什麼不叫「聞音菩薩」呢?其實這就是我們凡夫境界和菩薩境界的區別了,完全是以文字理解佛法。

我們普通人都是靠耳朵去聽,眼睛去看,六根各有各的具體功能,所以就執著的認爲聲音只能去聽,而不能用眼睛去觀。

佛教無常觀淺析---劉朝霞 以上的種種人生態度(當然不只這幾種),正如分析中指出的,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但從根本上來說,都無法從無常帶給人的不自由中解放出來,因此就永遠會有種漂泊之苦。

作爲「無常」概念濫觴的佛家,當然也是對這種人生現象的觀 察總結而提出此概念的,並且做了深入的分析論述,尤其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解脫論,可謂佛家獨有。

想要理解什麼是真正的佛法,首先該怎麼做呢?聽聽這位師父開示! 這個古老的寓言就是,修行人在修無常觀的時候,所能夠去看到人的身體在死亡之後,淤青、發黃、膿血潰爛,以及到白骨的這樣一整個過程,這是打破生死、放下對生死眷戀的最好方式。

所以早期佛教有兩大甘露法門,第一個就是不淨觀,第二個是數息觀。

不淨觀是看破無常的。

而數息觀,是修煉內心的,我們不去多說它。

三種無常,三個層次,三重境界 一個事物產生了,產生之後,這個事物會保存、保持一段穩定的狀態,這就叫「住」;但是,這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是不可能永遠保持的,它要「異」,「異」就是「變化」,它要向滅亡的方向轉化;而通過「異」的過程,最終它一定是「滅」,「滅」就是死亡。

所以,小乘佛法講「無常」,講的是「生住異滅」的「無常」。

佛法是恆定不變的,因勢而變換無常 佛法是恆定不變的,因勢而變換無常,那是世間法。

更不是無爲法。

你的禮佛膜拜,誦經參禪,不是你主觀意識的作爲嗎?它不就是有爲嗎? 【佛與人生】無常觀是什麼意思?觀修無常的重要性 無常觀,就是指「無常」一詞的概念在佛教中所體現的觀念;該觀念認爲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恆存在、永遠不變的。

此外,「無常」一詞最早出於《易經》,後隨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而被納入佛教術語之中,詞彙含義同原出處一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