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就這樣影響了他們的孩子…… - KK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是如果你的父母情感不成熟,以上的很多情况都是不成立的。

...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父母非常善解人意,能够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並且樂於傾聽他們的感受。

    人們總是默認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會比孩子更成熟,但是有些家庭裏的孩子,他們可能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像個成年人。

    人無完人我們的父母也不例外。

作為孩子,我們覺得父母無所不能,雖然我們的青春期和成年後的獨立自主會削弱“父母全能”的觀點,但這種觀點也無法完全根除。

    特定的文化傳統也會使我們無法看清自已的父母,文化傳統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灌輸了以下觀念:        所有的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

    父母是你唯一能信賴的人。

    父母將永遠支持你。

    你能把一切都告訴父母。

    父母無論如何都會愛你。

    你隨時都可以回到家中。

    父母只會考慮什麼是對你是最好的。

    父母比你自己更加瞭解你。

    不論父母做什麼,他們都是為了你好。

    但是如果你的父母情感不成熟,以上的很多情况都是不成立的。

            國產動畫《魔方大厦》(《裝在罐頭裏的爸爸媽媽》)劇照        1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如何影響        他們孩子的生活        童年時期父母的忽視與拒斥會對一個人的自信以及成年後的人際關係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人們不斷重複過去那種令人沮喪的經歷,然後為自己感到不開心而自責。

    情感上的孤獨源於沒有與他人建立足够的親密關係。

這種孤獨感可能始於童年,因為孩子們的感受被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忽視。

如果斷開了與他人的情感聯系,那麼這種感覺也可能會出現在成年時期。

如果一個人終生都伴有這樣的感受,那麼可能是因為在孩童時期,他在感情上沒有受到足够的重視。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一起生活會讓人感到很孤獨。

這些父母也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為他們提供膳食並且保障他們的安全,言行舉止似乎都很正常。

然而,如果這些父母不與他們的孩子建立穩定的情感聯系,孩子們會感到內心非常空虛。

    被別人忽視引起的孤獨感與其他身體傷害一樣令人痛苦,只是前者不易被發現。

情感孤獨是一種不容易被看到或描述的模糊而又私人的體驗。

你可以稱之為空虛感,或是遺世獨立之感。

有些人把這種感覺稱為存在主義孤獨(existentialloneliness),但實際上並沒有存在的事物與這種感覺有關。

如果你體會到了這種孤獨感,那麼它一定源於你的家庭。

    孩子們沒有辦法確定在與父母相處時,他們與父母間是否缺乏情感親密,他們壓根沒有這個概念,更不可能去理解父母情感上是否成熟。

他們有的只是一種本能的空虛感,並囙此感到孤獨。

如果孩子們有成熟的父母,他們只需要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便可以擺脫這種空虛的感覺。

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害怕與他人親密,你可能會因為需要安慰而產生一種不安的羞耻感。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即使他們的成人生活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那種空虛感仍然存在。

如果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選擇了不能和自己保持足够情感聯系的伴侶,即使在成年後,那種孤獨感也會一直伴隨他們。

他們可能會像正常人一樣去上學、工作、結婚和撫養孩子,但他們仍然會一直被這種情感孤獨困擾。

    情感親密    情感親密是指有這樣一個人,你可以把所有事情、所有感受告訴他。

你可以完全對他敞開心扉,不用擔心受到傷害,你們之間的交流只需要簡短的幾句話或是相互對視,或者僅僅是安靜地坐在一起。

情感親密能够讓你感到很滿足,讓你覺得可以做真實的自己。

當另一個人試圖瞭解你,而不是評判你的時候,你便會有這種感覺。

    作為孩子,我們的安全感的基礎是與我們的照顧者間的情感聯系。

孩子需要與父母進行真實的情感互動來獲得安全感。

注重感情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他們總有人可以依賴。

情感成熟的父母幾乎一直保持著這種與孩子的情感聯系。

他們已經具備了足够的自我意識,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都很包容。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父母非常善解人意,能够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並且樂於傾聽他們的感受。

有這樣的父母在身邊,孩子們無論是尋求安慰或分享自己的愛好,都會覺得很自然。

成熟的父母讓孩子覺得父母喜歡和自己在一起,偶爾和父母談論一下情感問題也是可以的,他們很樂意傾聽。

這些父母的感情生活充滿生氣,很自然,他們自始至終都對孩子保持著格外的關注。

他們在情感上很值得依賴。

    情感孤獨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以至於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此外,他們不重視他人的感受,而且懼怕與他人的親密關係。

他們對自己的情感需求感到很不自在,囙此也不知道如何在情感層面上給孩子提供支援。

如果孩子很沮喪,這些父母可能會變得很生氣,他們不會去安慰孩子,相反,他們可能會懲罰自己的孩子。

這些舉動阻礙了孩子們渴望傾訴的本能,使得孩子們漸漸不願意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

    作為一個孩子,如果你的父母不够成熟,無法在情感上給予足够的支持,你會感受到這些給你帶來的影響,但你不一定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你可能會認為感到空虛、孤獨是你獨有的、奇怪的體會,是這些東西使你不同於其他人。

作為一個孩子,你無法知道這種空洞的感覺是因缺乏足够的陪伴而產生的正常、普遍的反應。

“情感孤獨”這個術語其實表明了它本身的治療方法:只需有另一個人在意你的感受。

這種類型的孤獨不是一種奇怪的或無意識的感覺,它是由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足够的同情造成的。

    為了完善對情感孤獨這一概念的描述,下麵舉個實例。

        朗達的故事    朗達記得在她七歲的時候,當她和她的父母以及三個哥哥姐姐站在他們那所老房子外的搬家卡車旁時,她也有相似的孤獨感。

雖然準確來說,她和她的家人是在一起的,但是沒有人與她交流,她感到非常孤單,她說:“我和我的家人就站在那兒,但沒有人解釋這次搬家意味著什麼。

我感到非常孤單,我想弄清楚發生了什麼。

我和我的家人站在一起,心卻沒有。

記得當時我在琢磨要怎樣面對這一切,我甚至感到有些筋疲力盡。

我覺得我不能問他們任何問題,他們也幫不了我。

我很不安,以至於無法和他們分享任何東西。

我知道我要獨自去面對這一切。

”        實際上,這種情感上的創傷與孤獨暗藏了一條很有價值的資訊。

朗達所體會到的那種焦慮讓她明白,她急需與他人的情感交流。

但是因為父母沒有注意到她的感受,使得她只能把感受藏在心裡。

    幸運的是,一旦你開始傾聽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不是刻意去抑制它,那麼它們將指引你去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

瞭解情感孤獨的緣由是你與更多人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

    孩子們如何對待情感孤獨    情感孤獨太讓人痛苦了,所以孩子們會嘗試所有可行的辦法,只為能和父母多交流。

這些孩子可能認識到了,要與他人建立關係,首先要把別人的需要擺在第一位。

他們不會期望別人給他們提供幫助或對他們感興趣,相反,他們會去幫助他人,讓別人知道他們沒有太多的情感需求。

不幸的是,他們隱藏了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需求,這阻礙了他們與別人的真誠交流,結果是他們可能會感到更加孤獨。

    由於缺少父母的支持及與父母的交流,很多情感被剝奪的孩子都希望能忘記他們的童年。

他們發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快點兒長大,早日獨立。

這些孩子有些少年老成,但他們的內心依然很孤獨。

他們通常有些早熟,希望能儘早找到工作,開始有性生活,早早地就結了婚,或者是去服兵役。

他們仿佛在說,既然我已經能够照顧自己了,不妨就這樣走下去,總會好起來的。

    他們渴望成年,因為他們認為成年後就可以獲得自由和屬於自己的機會。

遺憾的是,急於離開家庭的他們最後可能和錯的人結婚,忍受對方的利用,或者是守著一份事倍功半的工作。

他們最後往往會滿足於情感孤獨,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很正常,就如同他們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感受的那樣,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為什麼過去不斷重演    如果與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少情感交流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那為什麼這麼多人成年後還是選擇了相似的令人沮喪的人際關係呢?鮑比提出:我們大腦最原始的部分告訴我們,安全感源於熟悉。

    我們傾向於回到之前經歷過的情境,因為我們知道如何去應對這些情境。

作為孩子,我們沒有認識到父母的局限性,因為把他們視作不成熟或有瑕疵的人會讓人恐懼。

不幸的是,否認這一讓人痛苦的事實,使得我們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無法識別出那些會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人,同時也會讓過去不斷重演,因為即使我們身處這樣的情景當中,也意識不到。

    為照顧父母而受困     人們不僅僅在浪漫的關係中才感到情感孤獨。

我曾和一些有著相似經歷的單身男女交談過,但這種不愉快的關係存在於他們和父母或朋友間。

通常,和父母的關係讓他們筋疲力盡,以至於他們沒有精力去追求浪漫的愛情,當然,他們也不想追求。

對這些人來說,這種關係就像陷阱一樣。

他們忙著照顧自己的父母,而父母又覺得孩子這麼做是應該的。

    不相信自己的本能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不知道如何確認孩子的感受與本能。

於是,孩子們只能學著屈服於其他人似乎肯定的東西。

作為成年人,他們可能會否認自己的直覺,並默許他們不想要的關係。

然後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段關係的好壞取決於自己。

他們可能會漸漸學會自我說服,好像每天與你的伴侶如此艱難地相處是很正常的。

保持人際關係的溝通和聯系確實需要花費時間精力,但也不應該讓人覺得這是一份一成不變、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事實是,如果兩個人十分適合對方,理解對方的感受,並且都很樂觀,相互支持,那麼這樣的關係會讓人很愉快,而不會讓彼此覺得費力。

當你看到你的伴侶,或者期待和對方共亯美好時光時,你會很自然地流露出愉悅的心情。

當人們說“你不可能擁有一切”,他們實際上是在說他們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作為一個人,在情感上得到滿足時,你應該相信對自身感受的判斷。

得到充分的滿足時,你是會感受到的。

你並非是一個需求不斷的無底深淵。

當你正在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也可以相信內心的提示。

    如果你在過去的生活中養成了忽視自身感受的習慣,那麼你會為自己不停抱怨表面看似正常的生活而感到內疚。

如果你衣食無憂,身邊有一個伴侶或朋友,這樣的生活用老話說:“它能有多糟糕呢?”但真的如此嗎?    許多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列舉出所有的理由,為什麼他們應該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但他們不好意思承認自己並不滿意。

他們為有這樣“不合適”的想法而自責。

        米根的故事    米根在上大學的第一年懷孕了,在此之前,她和男朋友已經分手兩次了。

雖然男朋友想和她結婚,但她總覺得這段關係有點兒不大對勁。

然而,米根的父母對她的男朋友非常熱情,他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而且米根又懷孕了,於是米根的父母極力撮合他倆,最終米根屈服了。

後來她的丈夫成了一名成功的房地產經紀人,這更讓她的父母感到滿意。

很多年以後,他們的三個孩子都上了大學,她準備結束這段婚姻,但是她為自己的想法感到非常疑惑和內疚。

    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米根說:“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論是她的丈夫還是父母都不理解為什麼她對過去的生活不滿意,她不知道該如何捍衛自己的感受。

每一次她想要辯解一番的時候,他們便想出一些理由告訴她為什麼她是錯誤的。

她抱怨沒人聽她的傾訴,抱怨大家忽視她的感受和請求,抱怨和丈夫相處不融洽,諸如此類,這些聽起來都有些矯情,於是他們便對這些抱怨視而不見。

她試圖向他們解釋她和丈夫相處並不和諧,無論是從社會角度,或是性的角度,還是一起參加活動時,都是如此。

    米根真正的問題不是她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她的家人不想聽她的想法。

她的丈夫和父母並不想去理解她,他們只是說服她,認為她的想法是錯的。

    米根現在覺得自己的情感需求比自己之前作的承諾和許下的誓言更為重要,同時她為有這樣的想法感到既尷尬又內疚。

但我告訴她,兩個人的關係並不是靠承諾和誓言來維持的。

兩個人的關係是靠由情感親密產生的愉悅感來維持的,只有在有人願意花時間來傾聽你的感受並嘗試理解你的時候,你才會有這樣的愉悅感。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中體會不到那種愉悅感,那麼這樣的感情不會長久。

在情感上對彼此做出適當的回應是維持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基本要素。

    想要離開丈夫讓米根覺得自己品性不好。

當人們不能容忍一段在感情上吃力不討好的關係時,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們想要離開的想法呢?該說他們很自私、很衝動還是很無情呢?或是說他們過早放弃了一段感情,還是乾脆說他們不道德呢?都堅持這麼久了,為什麼不多堅持一下呢?為什麼非要讓一段關係破碎呢?    可能因為他們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已經耗盡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就像米根一樣,這麼多年來一直努力讓她的丈夫和父母滿意。

米根曾多次試圖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自己是多麼不開心。

她甚至嘗試過給丈夫留信來讓他明白自己的感受。

然而他們只是告訴她,他們希望她怎麼做,這是典型的情感不成熟的人的做法,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所幸,最後米根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感受了,不再讓丈夫和父母對自己的情感需求敷衍了事。

當米根終於認識到自己希望從一段關係中得到什麼的時候,她害羞地告訴我說:“我想要一個真正在意我,並且想和我在一起的人。

”然後她滿臉困惑地說道:“我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真的不知道。

”從兒時起,在家庭的影響下,她便一直覺得渴望愛、渴望與眾不同是自私的。

結婚後,她的丈夫常常說她要求過多、期望過高,這更加深了她的那種想法,直到認識到丈夫瞭解的未必比她多,她才開始慢慢改觀。

        因父母的拒斥而缺乏自信    如果孩子們從小就在感情上遭到父母的拒絕或忽視,那麼長大後他們通常以為別人會用相同的管道對待自己。

他們缺乏自信,覺得別人不會對自己感興趣。

他們不會去奢求什麼,因為缺乏自信,他們通常很害羞,為渴求他人的關注而感到烦乱不已。

他們覺得坦言自己的需求對他人來說是一種打擾。

不幸的是,過於擔心遭到他人的拒絕,使得他們選擇抑制自己內心的渴望,而這讓他們感到更加孤獨。

    在這種情形下,人們沒有選擇與人交流,而是選擇了自我封閉,進而導致了孤獨心理的產生。

        本的故事    本一直忍受著生活給他帶來的苦悶與沮喪。

他覺得母親是一個和自己很疏遠的人。

母親非常專橫,常常讓本覺得自己在家中地位低下。

作為一個孩子,本的需求和感受很少得到大人們的關注。

    幸運的是,本娶了一個善良而又深情的妻子,她叫亞曆克莎,但是本常常感到很疑惑,他不知道亞曆克莎為什麼選擇他。

如他所說,“我不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我不知道亞曆克莎為什麼喜歡我。

雖然我不是那麼一無是處,但……”本說話的語氣說明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人。

很明顯,在孩童時期,本的自信心就被他的母親深深地摧殘了。

此外,童年的經歷還使他相信別人會和母親一樣,對他的情感需求感到厭惡不已。

    一天,我和本交談時,本告訴我,他覺得自己過得很不開心,當我問他是否曾經告訴過亞曆克莎自己的感受時,他說:“不,我不能這麼做。

她有自己的事要忙,我不想讓她覺得我是一個連自己的問題都解决不了的懦夫。

”    當我告訴他,亞曆克莎應該不會那麼說的時候,本同意了我的觀點,並說,“我知道她愛真實的我。

可是我無法接受現在的自己。

”於是我建議本坦誠地與亞曆克莎聊一聊,畢竟亞曆克莎那麼支持他,但是本告訴我,他覺得應該更多地依靠自己,還說,“我應該自己來處理這種問題。

難道情感需求能否得到滿足不是取決於我自己嗎?”    他的想法多麼孤獨啊。

然後我告訴他,其實我們都需要他人的安慰和親密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2        認識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評估你父母的情感不成熟度        仔細閱讀以下語句,然後在描述你父親(或母親)的語句之前打鉤。

    ___我的父母經常對小事情反應過度。

    ___我的父母沒有太多的同理心和情感意識。

    ___我的父母似乎對情感親密有些不大適應,總是避開親密關係。

    ___我的父母經常被個體差異和不同觀點激怒。

    ___當我長大的時候,我的父母把我當作一個知己,但他(或她)不是我的知己。

    ___我的父母說話做事常常不顧他人的感受。

    ___我從我的父母那裡沒有得到過太多的關注和同情,除非我真的生病了。

    ___我的父母反復無常,有時很睿智,有時又不可理喻。

    ___如果我生氣了,我的父母要麼說一些膚淺的、無用的話,要麼也生氣並諷刺我。

    ___談話大多以我父母的興趣為中心。

    ___即使是禮貌地發表不同觀點,也可能會讓我的父母產生防備心理。

    ___我的成功在他們看來似乎並不重要,這讓我很挫敗。

    ___我的父母表達的觀點總是與事實不符,並且邏輯不通。

    ___我的父母不會自我反省,很少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___我的父母看待問題總是非黑即白,不願接受新的觀點。

    這些話有多少是描述你的父母的?如果勾選了多個選項,那麼你可能一直在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打交道。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童年時期通常生活在不利於心智發展的家庭中。

反應性情緒、缺乏客觀性以及害怕情感親密使得他們很難與別人尤其是與自己的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與情感不成熟有關的性格特點     他們很固執     只要有了明確的目標,情感不成熟的人往往可以做得非常好,有時甚至會取得很大的成功。

但是面對感情的時候,他們的不成熟便會顯露出來。

他們要麼變得非常固執,要麼變得非常衝動,他們會試圖讓問題簡化,變得更加易於掌控。

一旦他們形成了一種觀點,就不再接受他人的觀點。

他們覺得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當人們有其他觀點的時候,他們會變得非常嚴肅,極力維護自己的觀點。

     他們抗壓能力較差     情感不成熟的人不知道如何對待壓力。

面對壓力,他們的反應總是千篇一律。

他們不會去分析現時所處的境况並對未來做出預測,相反,他們會選擇否認或是曲解事實來應對一切。

他們不會承認錯誤,相反,他們會忽略事實並把責任歸在他人身上。

對他們來說,管理情緒是很難的,他們常常對一些小事反應過度。

如果他們很失落,便很難冷靜下來,只有讓別人做他們所希望的事,他們才會慢慢好轉。

     他們很主觀     情感不成熟的人看待問題非常主觀。

他們不會去客觀地分析問題。

面對問題的時候,他們更加關注自身的感受,而非正在發生的一切。

他們覺得對的事情比事實更加重要。

試圖讓一個主觀行事的人客觀地看待一切是徒勞的。

情感不成熟的人根本不在乎事實、邏輯和歷史。

     他們不尊重人與人的差异性     情感不成熟的人常常因他人的不同觀點而惱怒,他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和他一樣,用相同的管道看待問題。

他們根本無法接受別人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不瞭解他人的個性,很冒失、很無禮,並且常常囙此被人討厭。

只有在角色被定義了的關係中他們才覺得舒服,因為在這種關係中,所有人都有相同的信仰。

     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一般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情感不成熟的成年人的自我與其說是天真,倒不如說是幼稚。

與孩子不同,他們的生活非常封閉,缺少歡樂。

情感不成熟的人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但沒有孩子的天真。

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因為他們仍然受純粹的本能驅使,情感不成熟的成年人則是由焦慮和不安感所掌控,就像受傷的人時刻擔心自己身體的完整性。

他們一直處在一種不安的狀態中,害怕別人揭露他們,說他們很糟糕,根本不值得愛。

他們時刻保持著高度的防禦心理,這樣其他人就無法接近他們,並威脅他們搖擺不定的自我價值觀。

    在你同情他們之前,請記住,防禦心理讓他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焦慮。

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感到過不安或是防禦心很重。

    所有情感不成熟的人都非常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很在意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或者某個東西是否得罪了他們。

他們的自尊取決於其他人如何對待自己。

他們無法接受被人責備,所以他們會忽視自己犯的錯。

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過於强烈,總覺得自己的需求比別人的感受更重要。

例如,一個女人告訴她的母親,聽到她母親的責備讓她很傷心,她的母親卻說:“如果不跟你說,我就沒有任何人可以說話了。

”     他們習慣自我參照,而非自我反省     情感不成熟的人習慣自我參照,這意味著任何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然而,他們卻不會自我反省。

他們關注自身不是為了獲得洞察力或提升對自我的理解,而是想成為關注的焦點。

    因為不懂自我反省,所以情感不成熟的人在出現問題時從不考慮自己應該怎麼做。

他們不會去評估自己的行為或是對自己的動機提出疑問。

如果惹了麻煩,他們會說自己本無意傷害你,然後就把事忘了。

畢竟不知者無罪嘛!最終,他們在意的仍然是自己,而不是對你是否造成了影響。

     他們有時會角色反轉     角色反轉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標誌之一。

這種情形下,親子之間的關係完全反轉了,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注意和安慰。

這些父母會希望孩子成為他們的知己,即便是成年人的問題,他們也會跟孩子說。

父母和孩子聊婚姻中遇到的問題便是這樣一個例子。

有時,這些父母還可能會期望他們的孩子表揚自己,為自己感到開心,就如同孩子渴望從父母那得到這些一樣。

    他們缺乏同理心並且對感情不敏感    缺乏同理心和避免與他人的情感親密一樣,都是情感不成熟的人的主要特徵。

他們對別人的感受毫不在意。

    同理心不只是社交禮節,它是情感親密所必需的。

沒有它,你不可能和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

    最高層次的同理心需要人具備一種稱為心智化的想像力,心智化意味著一個人能够想像其他人也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思維過程。

發展心理學家稱之為心智理論。

獲得這樣的能力對孩子而言意義重大。

心智化使得你可以理解他人的觀點以及內在體驗,明白他們的思維不同於你。

好父母通常都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對自己孩子的心智非常關心,這讓孩子覺得有人理解自己。

    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闡述了同理心和同情心之間的差异。

真正的同理心不僅僅是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還應該能對這些感受產生共鳴。

例如,不愛社交的人也許很善於發現他人的情感弱點,但他們無法做到對他人的感受產生共鳴。

    這揭示了一個關於情感不成熟的人的奇怪事實。

儘管他們不會對別人的感受產生共鳴,但當到了理解他人的意圖和情感的時候,他們往往很敏銳。

然而,即便理解了他人的意圖和情感,他們也不會借此來促進彼此的情感親密。

相反,他們的同理心只停留在表面。

你也許會感覺到自己的想法被他們摸透了,但他們不會對你報以同理心。

    缺乏對他人情感的共鳴意味著一個人自我發展不足。

父母必須在自我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並且能够理解自身的情感後,才能够準確地猜到孩子們的感受。

如果對自身感受的自我意識未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們就無法對別人,包括他們的孩子的內在感受產生共鳴。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缺乏與他人的情感聯系都會讓他們感到孤獨。

有人關注自己、有人值得依賴是孩子體會到安全感的基礎。

    不幸的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不適應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無法給孩子所需的情感交流。

童年時期父母的忽視與拒斥會對一個人的自信以及成年後的人際關係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人們不斷重複過去那種令人沮喪的經歷,然後為自己感到不開心而自責。

即便這些人成年後取得了成功,也無法完全消除早期父母的忽視與拒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明白父母的情感不成熟對你的影響,是避免過去的痛苦經歷在你成年後的生活中反復上演的最好管道。

    ____    本文摘選自《不成熟的父母》([美]琳賽·吉布森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作者:[美]琳賽·吉布森(LindsayC.Gibson)    譯者:魏寧况輝    出版時間:2017.6    頁數:280頁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責編:野行人            知識|思想  鳳凰讀書  文學 | 趣味    主編:嚴彬(微信:larfure)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需原創)    購買《不成熟的父母》    請點擊“閱讀原文” 猜你喜歡 ©2017 /  使用者條款 /  DMCA /  與我們聯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