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十字韌帶損傷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檢查化驗
後十字韌帶損傷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後十字韌帶損傷
後十字韌帶損傷(injuryof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ofknee)為強大暴力所致,後交叉韌帶損傷在所有膝關節韌帶損傷中佔3%~20%。
其中,30%是單獨損傷,70%是合併其他韌帶損傷。
因為在膝關節韌帶結構中,PCL最為強大。
生物力學實驗證明,PCL對抗外力的強度相當於ACL的兩倍,它是膝關節屈伸及旋轉活動的主要穩定結構,相當於膝關節旋轉活動軸。
因此,PCL損傷後不僅造成關節直向不穩,還可以導致膝關節旋轉不穩。
後交叉韌帶損傷後功能喪失程度,從幾乎不影響生活方式到日常活動嚴重受限均可發生。
後交叉韌帶損傷可以導致膝關節次要穩定因素的進一步鬆弛,造成局部疼痛、腫脹和不穩定。
已證實在內側和髕股關節間隔中,這種損傷的結果是退行性骨性關節炎。
臨床必須進行適當的治療。
目錄
1後十字韌帶損傷的病因
2後十字韌帶損傷的症状
3後十字韌帶損傷的診斷
3.1後十字韌帶損傷的檢查化驗
4後十字韌帶損傷的併發症
5後十字韌帶損傷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6參看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屈膝位脛骨上端向後的暴力及膝過伸暴力均可致損傷。
(二)發病機制
1.屈膝位脛骨上端暴力作用使小腿上段突然後移,引起PCL斷裂。
若脛骨上段繼續後移,膝後關節囊也被撕裂,這一損傷還可以合併股骨、脛骨及髕骨骨折脫位,此時PCL損傷易被骨折脫位所掩蓋而漏診。
2.膝過伸暴力暴力迫使膝關節處於過伸位,首先導致PCL斷裂,若暴力繼續使膝過伸,繼而ACL也遭損傷。
PCL斷裂部位多在股骨髁附著部,其他部位損傷發生率較低。
3.後旋暴力當足部固定,脛骨上端受到來自前方的暴力並同時旋轉,這種損傷機制常造成複合損傷,即合併有側方結構的損傷,脛骨向後半脫位要比單純PCL損傷嚴重。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症状
患膝受損傷時,常可聞撕裂音或有撕裂感倒地,膝部劇烈疼痛,迅速腫脹,初限於關節內,當後關節囊破裂時,腫脹蔓延至膕窩部,並累及小腿後側,逐漸出現皮下淤血斑,表示關節內出血溢漏於膝後及腓腸肌、比目魚肌間隙。
若合併膝MCL或LCL損傷,可出現內、外翻異常運動和內、外旋轉不穩現象,韌帶局部可出現疼痛和腫脹,Jerk試驗陽性。
Jerk試驗陽性表示膝前外側旋轉不穩,證明膝關節MCL(包括MCL和內側關節囊韌帶)損傷。
常需在急性期過後才能檢查。
其法為:令患者仰臥,屈髖45°,屈膝90°,同時內旋脛骨,並於小腿上端施以外翻應力,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至20°~30°位時,外側股骨與脛骨關節面可發生半脫位。
如果當膝關節再進一步伸直時,發生自然複位出現彈動感和響聲,則為陽性。
另法為:伸膝位,將小腿外旋或中立,對膝關節試以外翻應力,逐漸屈曲至20°~30°位時,有彈響聲和脫位感為陽性。
1.抽屜試驗屈膝90°後檢查後抽屜試驗陽性。
但由於屈膝運動所引起劇痛和肌肉痙攣,後抽屜試驗往往難以進行,有的則以陰性結果而致誤診。
可如(圖1)所示,檢查屈膝小腿後掉征。
令患者平臥伸膝,完全放鬆,對PCL斷裂,檢查者雙手緩緩地抬起患側大腿下段膝上10cm處,可見脛骨上段向後滑移。
髕下段明顯塌陷。
對ACL斷裂,檢查者雙手緩緩抬患側小腿上段膝下10cm處,可見股骨下段向後滑移,髕上段塌陷。
每例應在膝上、下各抬高檢查一次,雙側對比即可判明有否前或PCL損傷。
2.台階征(stepsign)屈膝90°,拇指從股骨內髁向下滑動,如觸及的脛骨內側平台台階較對側變小或消失為陽性,提示PCL損傷。
3.關節穿刺可抽得全血,血內有油珠者為有關節內骨折。
4.脛骨外旋試驗(dialtest)為了檢查受傷膝關節的後外側不穩,可在屈膝30°和90°時測定脛骨在股骨上的外旋。
可取仰臥或俯臥位,屈膝30°時與對側比較外旋增加>10°,且有疼痛,但90°時無此表現,單純後外角損傷。
在屈膝30°和90°時外旋均超過10°,則提示PCL和後外側角均受損傷(圖2)。
根據外傷史、症状、體征、X線、MRI檢查,大多數患者可明確診斷。
當後抽屜試驗陰性時,應在麻醉下再做檢查,及上述X線檢查,常可獲陽性結果。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診斷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檢查化驗
1.X線檢查示膝關節間隙增寬,PCL脛骨附麗點可見撕脫骨折,對可疑病例,筆者用股神經與坐骨神經阻滯下,屈膝90°做前、後抽屜試驗,照膝側位X線片,進行測量。
從股骨髁的中心點向脛骨平台水平線做垂線將水平線分為前後兩段,任何一段比健側同段長5mm以上,是為陽性。
前段長者為ACL撕裂,後段長者為PCL損傷(圖3)。
2.MRI診斷急性PCL損傷,確診率100%。
但對於陳舊損傷,有假陰性。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併發症
可並發關節內骨折或撕脫骨折,晚期可並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PCL損傷的治療可能是膝關節外科目前最有爭議的課題。
大多數作者建議對單純PCL撕裂採用非手術治療。
Dandy和Pusey報導20例患者中,經7.2年隨訪,82%能夠恢復他們理想的運動水平。
Akisue等報導48例PCL損傷非手術治療後69%恢復僵硬終末點,病人無症状,且75%的病人MRI恢復連續性,但並非所有單純的膝關節PCL,撕裂均預後良好。
近期研究顯示膝關節的功能隨著時間增加而趨於變壞,大部分患者最終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在Parolie的研究中,52%的膝關節出現疼痛,48%長時間坐後膝關節僵硬,20%膝關節打軟,36%X線片有骨關節炎的改變。
Kennedy報導傷後平均61個月,PCL損傷保守治療出現關節退變。
1983年,Clancy等報導在使用游離髕腱移植替代後交叉韌帶的33例慢性不穩定患者中發現關節軟骨退變,許多患者的主訴無功能性不穩,但有膝關節疼痛和不適感。
48%的患者術中證實有中度到重度的股骨內側髁關節軟骨的退變,從損傷到韌帶重建的時間間隔2~4年,71%的患者出現關節軟骨退變,超過4年,90%的患者出現退變。
基於此,Clancy等提出後交叉韌帶的重建不只是針對功能不穩定,也是為了防止骨關節炎的發生。
1.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的常用標準是:脛骨旋轉中立位後抽屜征<10mm(Ⅱ級),異常旋轉鬆弛度<5°;沒有明顯的內外翻異常鬆弛。
單純PCL斷裂或不全斷裂,可先用長腿石膏固定患膝於屈曲30°位,在石膏硬固前,應注意將患側脛骨上端向前推至與正常膝部形態一致,固定6周。
固定中鍛煉股四頭肌,以免肌萎縮。
2.早期手術修復韌帶
(1)適應證:
①脛止點撕脫骨折移位者;
②合併有半月板損傷有關節交鎖,不能自解者,應早期手術修復;
③嚴重膝關節脫位,前、後交叉韌帶斷裂、後外角損傷應急診手術,特別是後外角損傷應早期修復。
(2)手術要點:PCL修復的切口,視有無合併其他韌帶損傷而定。
①單純PCL損傷,或PCL損傷並膝MCL損傷,取膝後內側切口,經MCL後束之後方進入。
②PCL損傷並後外側結構損傷,宜取膝後外側切口,經股二頭肌前緣進入,探查和修復外側韌帶及膕肌腱。
③PCL損傷有脛骨撕脫骨折者,可選擇後S形切口,將腓腸肌內側頭牽向外側以保護膕窩血管神經,骨片較大者以螺絲釘固定。
較小者,用鋼絲套住,從骨洞中牽至脛骨前內側固定(圖4)這種損傷提倡早期修復。
④韌帶實質斷裂就採用自體或異體肌腱重建,合併膝MCL、LCL損傷時,應先縫合LCL,最後拉緊後十字韌帶固定。
(3)術後處理:單純PCL損傷,伸直位固定6周,如後關節囊同時損傷時,則應屈膝20°位固定6周。
去石膏,鍛煉膝關節活動。
治療結果以脛骨止點撕脫骨折複位縫合者為最好,均恢復優良。
3.晚期PCL損傷
(1)手術適應證:患者年輕,一般45歲以下,膝關節反覆疼痛、腫脹,有不穩感,後抽屜征Ⅲ級(後方鬆弛>10mm),一般考慮手術重建,如同時伴有後外或後內側旋轉不穩定,是絕對手術適應證。
對於運動員手術指征可稍放寬。
(2)手術方法:
①膕肌腱重建後十字韌帶:Barford(1971)報導此方法取膝後切口,或後外側切口。
切斷腓骨頸,游離並牽開股二頭肌及腓總神經,在股骨外髁內側附著部切下膕肌腱,向下游離其肌腹,將此肌腱轉移至膝關節後面中線,腱穿過股骨內髁骨孔固定。
在肌腱與肌腹交界處,相當於脛骨平台正中後緣下方,將肌腱與骨膜縫妥固定,再把該腱從後向前穿過脛骨骨孔,結紮固定於脛骨前方,使膕肌的走向儘可能接近PCL的走行方向。
王亦璁(1981)對膕肌腱重建PCL的方法做了三點改進:後外側切口,從股二頭肌前緣進入,既不顯露腓總神經,也不切斷腓骨頸;將膕肌腱引入關節,固定於股骨內側髁;腓腸肌外側頭前移至外側副韌帶處固定,加強膝關節後外側之穩定性。
俯臥或健側臥位。
手術在氣囊止血帶下施行。
膝後外側切口長14~16cm,找到股二頭肌腱,於此腱前緣分離進入膕區,一般毋需顯露腓總神經,將膕窩血管神經妥善牽開。
探查膝LCL及膕肌腱,膕肌腱長度有限,游離其上端時,最好帶一小骨片,以利引入股骨髁骨洞中癒合。
找到腓腸肌外側頭肌腱,將此腱從膝後關節囊部切斷。
做膝關節前內側髕旁切口5~6cm,以彎鉗自前而後指向後關節囊,按這一指示點,在靠近脛骨平台正中後緣處切開後關節囊,探出彎鉗尖,夾持膕肌腱游離端的縫線。
把膕肌腱翻向膝後中線,切斷相連的纖維帶,避免損傷該肌腱的血運。
於股骨內髁原PCL附著部,股骨內髁內上方鑽粗骨孔,從此骨孔引入鋼絲,將彎鉗尖持之膕肌腱縫線與鋼絲相結,用彎鉗牽腱進入關節內,再用鋼絲牽出此游離腱端,拉緊至適度,與周圍筋膜縫合固定。
將游離之腓腸肌外側頭前移至LCL處固定,加強膝關節後外側的穩定性。
去除止血帶,沖洗切口及關節腔,分層縫合切口。
術後處理:以長腿石膏固定患膝於屈膝20°位6周,在石膏中練習股四頭肌活動,石膏拆除後練習膝關節活動,待膝關節活動恢復至伸屈達90°左右時負重練習。
膕肌與股四頭肌都與PCL有協同作用,是膝關節後直向穩定的動力因素,在解剖上用來作為PCL的替代物,其走行相當近似。
所以,在膕肌收縮時,可以有效地控制脛後上端向脛後滑移。
②半腱肌重建PCL:仰臥位或健側臥位,後外側切口,保護膕部血管與神經,經後方入路切開關節囊,進入髁間凹,切除PCL殘留的瘢痕。
再通過前內側切口,解剖出半腱肌脛骨止點,游離並於肌肉肌腱連接部切斷半腱肌,肌腹的遠端縫於半膜肌上。
以導引瞄準器自脛側副韌帶前緣鑽孔,在PCL脛骨附著處穿出,擴大骨隧道,通過前、後切口識別PCL的股骨附著處。
在脛側副韌帶的前面以導引器穿孔,擴大骨隧道,通過前、後切口識別PCL的股骨附著處。
在脛側副韌帶的前面以導引器穿孔,在PCL股骨附著處穿出,擴大骨隧道,使直徑達8~10mm,將游離的半腱肌腱先從脛骨骨隧道進入關節,再從股骨骨隧道穿出,固定於脛側韌帶起點處,可用粗絲線直接縫合,或以螺釘、U形釘等固定。
固定時應向前牽拉脛骨並保持屈膝30°。
③應用骨-髕腱-骨重建PCL:切取髕腱中1/3連同髕骨與脛骨結節1cm寬、0.4cm厚,2.5cm長的骨塊,兩骨端穿過數根導引絲線。
在導引瞄準器的定位下依上法形成脛骨及股骨骨隧道,直徑1cm。
將移植物置入,上下骨塊分別置於股骨及脛骨骨隧道內,以擠壓螺釘固定或以導引絲線在外口用紐扣打結固定。
④腓腸肌內側頭重建PCL:切取腓腸肌內側頭的外側部分,向遠端游離後自保留部分的深面穿過至髁間窩,通過股骨內髁的骨孔後縫合固定於筋膜上。
患膝若合併有後內側旋轉不穩,在PCL重建時,應修復膝關節MCL,包括關節囊和副韌帶緊縮,修復後斜韌帶。
患膝若合併後外側旋轉不穩,在PCL重建時,一併將LCL股骨外髁止點前移,同時將膕肌腱止點或腓腸肌外側頭移位以加強膝外側結構。
或行股二頭肌懸吊術來加強患膝,採取部分股二頭肌腱,將近端移至髕骨側方縫合固定。
目前國際上最標準的PCL重立首推骨-髕腱-骨移植重建,近年來,隨著關節鏡技術的快速發展,PCL在關節鏡下重建在國內多家大醫院已能開展,移植韌帶也由單束重建到雙束重建,並選用力學強度較強的股四頭肌腱重建,積水潭醫院報導50餘例,手術效果好。
因此關節鏡下重建PCL將是發展方向,具體手術操作見關節鏡相關章節。
(二)預後
經手術治療後,一般預後尚可。
參看
骨科疾病
出自A+醫學百科「後十字韌帶損傷」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5%90%8E%E5%8D%81%E5%AD%97%E9%9F%A7%E5%B8%A6%E6%8D%9F%E4%BC%A4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後十字韌帶損傷」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1個分類:骨科疾病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於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11:49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十字韌帶攻略3-幾招找出十字韌帶問題
可以協助治療師或醫師確定是否扭傷了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 ... 急性期可以用超音波檢查,探測關節腔裡面是否有大量的水或血,來推斷十字韌帶發生的可能性,力康復健 ...
- 2後十字韌帶損傷 - A+醫學百科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檢查化驗
- 3骨骼「偵」奇:波友四圍撞小心後十字韌帶撕裂
後十字韌帶撕裂經臨牀檢查已經可以確診,受傷程度可分為1至3級,由輕微、局部撕裂至完全斷裂。醫生也會安排其他檢查作出全面和精準的診斷,例如X光 ...
- 4認識十字韌帶撕裂傷 - 大鈞診所
檢查方式 · 後十字韌帶斷裂時,韌帶下端連接脛骨的地方有一小塊脛骨連帶被撕下來。 · 醫師在為您做後拉測試(posterior drawer test)時,脛骨後移超過1公分, ...
- 5什麼是十字韌帶損傷? - 康健知識庫
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大、最重要的韌帶,位在前方的稱為前十字韌帶,後方的稱作後十字韌帶。十字韌帶損傷發生撕裂傷甚至斷裂時,除疼痛外,還會出現反覆扭傷、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