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相處為什麼痛苦? @ 家有"奇夢子"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成人跟自己的父母吵架,其實只是大小孩跟老小孩的爭執 愛孩子,就從了解他開始很多人一跟父母溝通就會很憤怒,或受不了父母的情緒,其實是因為從小父母就很強勢、 ...
家有"奇夢子"[啟動奇夢子密碼]書中用"奇夢子"來代替"精神分裂症患者"(2013年已正名思覺失調症)。
身為家屬的我藉此園地分享照護經驗和心得。
希望能和相同境遇的家屬分享&互相鼓勵...也願藉由[知識]的分享讓精神疾病的汙名早日去除。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301270859跟父母相處為什麼痛苦??好文分享鄧惠文
親子天下雜誌42期2013-01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6058&page=1
面對不成熟的父母,是不是只能憤怒?
很多成人跟自己的父母吵架,其實只是大小孩跟老小孩的爭執
愛孩子,就從了解他開始
很多人一跟父母溝通就會很憤怒,或受不了父母的情緒,其實是因為從小父母就很強勢、不講理,所以自己從來就沒有機會被尊重。
雖然長大成人了,但一跟父母相處,內心就回到小孩子的狀態,覺得父母根本不像父母,但是自己也沒有辦法變成父母。
說穿了其實是大小孩跟老小孩在吵架。
有一個個案從小母親只要說「對」,他就不能再講話,即便母親誤會他。
有一次他從學校回來沒帶便當盒,母親就不由分說的打了他,
他說:「我不是忘記帶便當盒。
」
媽媽說:「你還講!忘了還狡辯,便當盒都能忘記,你人生會變成怎樣?不准講話,去罰站。
」
就罰了他一整晚,他好幾次想解釋:「媽媽,我可不可以告訴你我的便當盒是……」
一說媽媽就打,抱怨還要找個便當盒給他帶。
第二天他把便當盒帶回來想跟媽媽解釋,
媽媽說:「你還在講,欠打,好好去反省。
」一口咬定他就是忘記帶。
一個永遠在指責的媽媽
其實便當盒是被惡作劇的同學藏起來了。
因家境不好,媽媽只帶了醬菜,同學嘲笑他。
班上的老大叫他開他不肯,結果對方跟他說:「你給我記著。
」
然後他吃完飯去打掃回來,便當盒就不見了。
可是媽媽在家境困難下壓力非常大,不見了一個不鏽鋼便當盒,她想到還要花幾十元去買所以非常焦慮,還怕被爸爸罵,於是媽媽打小孩其實是在發洩自己家境上面的壓力,彼此是沒有空間的。
你可以想像,除了便當盒之外任何的犯錯,功課成績、生活行為,他經常被媽媽罵。
所以他很早就到外縣市去念大學,去外縣市工作,但是他媽媽常常打電話來:「最近在幹什麼?什麼時候會加薪會升官?你要認真做事。
」他覺得媽媽永遠扮演一個指責他的角色。
他以為永遠不用跟媽媽相處。
結果有天媽媽摔斷腿,所以媽媽到他那裡住。
到中年他要重新再跟媽媽相處,他怕到每天下班在外面流浪到半夜才敢回去。
有一天他媽媽打開冰箱說:「你怎麼在喝冰水?」
他很憤怒的說:「很多人都在喝冰水啊!」
媽媽說:「喝冰水對身體不好,你就是喝冰水才會虛胖。
」
他非常非常生氣把冰水拿過來咕嚕咕嚕喝了半罐,很挑釁。
媽媽開始一直唸:
「你從小就是這樣子,生活作息也不對,到現在還沒有結婚,
還好你沒結婚,不然你養小孩都給他們喝冰水,全都養不大。
」
他就回去房間裡面哭。
他完全沒辦法跟媽媽互動。
我問他知不知道媽媽為什麼對冰水這麼反感嗎?
他說:「我不想知道。
」
我說你有沒有告訴媽媽為什麼愛喝冰水?
他說:「我也不想講。
」
因為他一直躲著媽媽,媽媽每一次要講事情,他就好像被電到一樣,所以他媽媽就愈喜歡找事情來批評。
父母人格不成熟、做得不好,有他自己的原因,也許他的父母沒有讓他成熟,或是另一半或是大環境。
其實我滿同情上一代的父母,因為整個社會風氣鼓勵他們對待小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如以孝順為名,不講道理,太害怕走錯路不讓小孩探索,因此累積了很多跟下一代的心結,他們也很無奈、很寂寞。
面對時代改變,他們無所適從,怕被這代人丟掉或否定,那個衝突非常的強烈。
甘心接受不完美的父母
唯一能互相了解的途徑,是這代的人可不可以甘心說:
好吧!我就是沒有得到理想的父母-我們接受父母沒有給我們應得的東西,可是我們還是長大了,於是我開始回頭去帶著他,把他當小孩來帶。
一旦跳到這種心態,知道父母被某些東西卡住,有所困境跟局限,內心成熟度沒有你高,反過來用這種態度看,你就有機會跟父母和解。
後來我請他先了解媽媽對冰水的迷信。
就像小孩怕黑,心理醫生會問他為何怕黑?燈關掉看到什麼?
孩子畫出一隻四腳怪獸,
我們帶他跟四隻腳的狗玩,說其實怪獸就像狗一樣,
我們會這樣治療小孩,不會罵:「你白癡啊,為什麼怕黑?」
同樣把媽媽當小孩,「冰水傷身體?你從哪聽來?中醫師跟你講?」「我以後儘量不要喝那麼冰。
」
如果你願意把媽媽當小孩,她的觀念很多錯誤、很多不理性,你的反應其實可以帶動她去改變。
大部分人會說:「我為什麼要跟媽媽好好溝通?從小她什麼時候跟我溝通過? 我怕黑的時候她都直接罵我是白癡,為什麼她怕冰水我要引導她?」
要做到剛講的這些溝通,必須從內心克服一個傷痛是:
「我媽這輩子是沒辦法像個媽,她就是固執又不講理。
」講得容易,但這非常非常難。
幾乎沒有一個被爸媽霸凌的小孩願意去寬容爸媽,可是一定要先寬容,爸媽才會改變。
如果到了五十歲還期待你媽有一天會變成溫柔慈愛的媽媽,你就繼續等吧!
她只會愈來愈固執,永遠不會變慈愛的媽媽,你要像小孩一樣去疼她,她才會成長。
lillian19561006/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
nicetomeetyou!年過半百的未來歲月很是珍貴...退休後的自己不願因缺乏成長機會而日漸面目可憎更不願因為逐漸缺乏了分享感動讓日子變得乏善可陳這些年來積極的參予"家連家"&"康復之友"公益團體不但開拓了視野也得到助人的快樂更參予"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倡導工作.現今...在狹隘的社會視覺底下,一些被多數人認為不合常規或舉止特異的人們,似乎在經過許多努力及掩飾之後仍無法被群體所接納.而這些人就好像脫了隊的螞蟻一樣,獨自飽受風雨折磨,苦苦尋覓回家的路,卻又擔心不為同伴所接受....目前的社會,人們仍難免對罹患精神疾病者投以異樣的眼光.不但病患本身痛苦,家屬的內心也是痛苦的.所以我在此張貼&摘錄有關於各種"精神疾病"的文章.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不論是家屬或一般人能對疾病充分了解也就不會害怕了...也希望藉此讓社會大眾了解到心理健康醫療保健的重要性.或許你沒興趣深入了解精神疾病,但請至少知道:(1)精神疾病不是少數人的事.全台灣之中,每5個人便會有1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2)精神疾病是一種可治療的腦部疾病.透過藥物ˋ心理治療及復康服務,患者可以徹底痊癒.(3)有暴力行為的精神疾病患者為數極少,統計低於5%.會出現暴力行為的大多是缺乏正統醫療,加上受到挑興才會犯事的.(4)歧視行為是絕對錯誤且必須停止的.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有權得到尊重和公平的對待.精神疾病患者和他的家人亦不例外.(5)患病不是罪~只是不幸!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人,他們也不希望自己有這個病.世上沒有人可以終身不受病痛侵襲.假如遇上不幸的是你,我會選擇給予同情和伸出援手.精神疾病患者不是"瘋子"~不是"肖仔"~請不要以此稱呼(他)她...........感恩!
日誌相簿影音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lillian19561006'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lillian19561006's新文章你是否已掉入憂鬱症漩渦?17個警訊立即檢視【公民寫手】訪木之花家族–自給自足、循環永續的生態村(Ecovillage)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憂鬱、自責」?心理師:從小乖巧、聽話的人容易發展出這種性格醫佛同緣,佛法為今時所必需,也是醫治身心病的身心醫學【解碼自立生活。
精神障礙】人生病不是病人
我的相簿
延伸文章資訊
- 123 病態自戀父母與職場自戀狂 - 普斯諦蛻變坊
如果你想知道「跟父母相處為什麼痛苦」,也許你可以好好瞭解病態自戀和自戀型虐待的議題。 病態自戀者的缺乏同理心、自我中心,非常容易造成與之親密 ...
- 2「和媽媽相處超過3天就吵架...」母親這種病,你痊癒了嗎?
在建立起自己生活圈的同時,也測量出跟父母相處的安全距離。 ... 可以和和氣氣地做一對好母女,但是——超過這安全範圍,不知道為什麼,我母親的毛病就 ...
- 3和爸媽吵架是不孝嗎?心理學家剖析青少年親子衝突的內心小劇場
親子衝突是眾多臺灣家庭的困擾。為人父母,你曾否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最後卻不歡而散?身為青少年,又是否因為害怕「不孝」,與爸媽爭執時選擇 ...
- 4為什麼你終究會受不了你媽? - 天下雜誌
眼看假日就要來到,如何跟父母好好相處,避免心煩氣躁呢? 為無可避免的場景做好準備. 拉克什明教授建議,回去看家人前,先做好一些心理準備。問 ...
- 5跟父母相處為什麼痛苦? @ 家有"奇夢子" - 隨意窩
很多成人跟自己的父母吵架,其實只是大小孩跟老小孩的爭執 愛孩子,就從了解他開始很多人一跟父母溝通就會很憤怒,或受不了父母的情緒,其實是因為從小父母就很強勢、 ...